本报北京7月3日讯7月4日起至8月31日,由国家文物局、甘肃省人民政府、敦煌研究院、中国历史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大、品位最高的“敦煌艺术大展”将在历史博物馆举行。当众人走进展厅,面对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绝世佳作,更有莫高窟第249窟、第158窟,榆林窟第17窟、第25窟的复制品等等,竟是如此精美逼真,人们不禁要问,这个展览是怎样筹备的?这些文物、建筑是怎样运进北京的呢?
在尚未开放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厅的布展现场,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李季、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副主任罗华庆。据这两位专家介绍,这个展览是“敦煌百年纪念系列活动”中的一大内容,该展筹备工作用了近两年时间,为了做到能让专家和普通观众都满意,有关方面专门组成了专家组,对敦煌现存的492个洞窟,4.5万平方米的壁画、2415身彩塑做了实地考察,经过科学筛选,集中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精华作品,精心设计展出方案,并于6月5日起开始在京布展,其间又征求了权威专家的意见,几次作了修改。如原来每件展品只有中、英文对照的名称,根据国家文物局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,他们又加上了一段或典故、或传说、或由来的简要介绍,使得观众能够对展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,会引起浓厚的兴趣。
前面所说的四个洞窟的复制品,是由敦煌研究院在敦煌制作完成的。敦煌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对原洞窟进行了细心的测量,记录了成百上千个有关数据,根据这些数据精心复制了原大的洞窟。6月中旬,用了20多个大型集装箱经铁路运输到北京的西直门火车站,然后用汽车运至中国历史博物馆,沿途得到了铁路、公安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,为车队发放了特别通行证。因为很多车载集装箱超过了立交桥的限高4米,很多车在北京要绕路运输才行,北京公安交警部门为敦煌文物运输疏通道路,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条件,运输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意外。
复制品到京后,由敦煌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在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进行拼装,制作工艺之精,使观众无从发现拼接的痕迹。在展厅中的莫高窟第158窟复制品中,一尊十几米长、3米多高的属中唐时期的卧佛神态安祥,给人以飘逸超脱的感觉,其身的衣褶细纹皆清晰逼真,如果不是介绍,令人难以想象这是用玻璃钢做成的。在这里,让人感受到一种完整的莫高窟艺术氛围。
据介绍,展品中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的极为难得的敦煌绢画真迹,还有从上海博物馆、四川博物馆、甘肃博物馆调来的敦煌真迹珍品共18件。还有壁画临本30幅、雕刻临摹10件、藏经洞写经复制品10件,藏经洞绢画复制品44幅,关于藏经洞发现和文物流散情况的珍贵图片80余张,大多为首次展出,国内现有的敦煌绢画藏品将全部与观众见面。
实际上,很多的临摹品是老一辈专家、艺术家如常书鸿、段文杰等人在艺术创作处于巅峰时期的作品。为了临摹这些作品,他们付出了超人的艰辛和努力,随着时间的流逝,也许很多真迹将由于种种原因不复存在,但这些临品本身已具有越来越高的文物价值。